如何設計組織的未來
部落格很多知名企業對管理產品和服務組合(product and services portfolio)的開發、拓展及運作都有自己的做法、解讀與詮釋。大家所熟悉的產品和服務組合是從既有的基礎去維持及擴展生意,但是擁有創新組合(portfolio on innovation)的企業卻屈指可數。擁有創新組合才能創造真正重大的改變、成就想望的未來,但為何稀有?因為管理創新需要全然不同的心態與能力。
很多知名企業對管理產品和服務組合(product and services portfolio)的開發、拓展及運作都有自己的做法、解讀與詮釋。大家所熟悉的產品和服務組合是從既有的基礎去維持及擴展生意,但是擁有創新組合(portfolio on innovation)的企業卻屈指可數。擁有創新組合才能創造真正重大的改變、成就想望的未來,但為何稀有?因為管理創新需要全然不同的心態與能力。
熟悉創新的人都知道,精實創業的始祖 Steve Blank 於 2012 年指出,要成為經的起時間考驗的企業,必須掌握兩個關鍵能力:搜尋和執行。
執行(Execution)的重點在於既有商業模式的成長和運作:意思是你很清楚知道顧客是誰、他們願意為什麼價值買單、而且非常確定可以透過哪些行動影響他們。
搜尋(Search)則側重在探索、驗證、發展新商業模式及其相應的價值主張,這些新商業模式有可能接近現在的商業模式,也可能完全不同,也因為這些新商業模式,組織必須投入在未知的領域,應對極度的不確定性,企業也就很難、甚至完全無法預測,究竟能藉此創造什麼影響、又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至此你應該可以發現,執行與搜尋需要全然不同的組織結構、人才及心態。前者側重可預測性,並盡可能規避風險;而後者則必須承擔不確定性,在風險中挖掘新的價值。
組織在歷經了最艱苦的草創階段成為一家成熟的公司後,他們會發現自己的搜尋能力開始退化,必須採取補救行動:譬如他們常為了學習應對不確定性的方法,去參加「設計思考」課程;為讓員工擺脫日常工作中的執行思維而舉辦黑客松(hackathons)或企業內部加速器計畫。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推動這些計劃的都是那群具備執行思維、或能把執行(execution)做得很好的人。當創新被一群沒有「搜尋」經驗的人當作獨立的專案項目,用臨時安排的流程來管理,最後讓具有潛力的創新計畫因為沒有成果、缺乏承諾、無法做決定而走向失敗,根本不足為奇。
要讓創新在組織中能夠持續發展,該做的是「創新維新運動」,而非只是一個專案;創新不是一時的行動而已,是公司存續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此發展組織具有探索的能力是第一要務。
發起任何一項維新運動,都需要一個明確的指引:一個你想創造的改變,一個對未來的展望與想像。若無法形成一種可持續的行動,就無法突破當前的瓶頸;若沒有明確的目標,將無法朝一個共同的方向邁進。要想動員組織內那群想要改變遊戲規則的人,以及另一群無法承受改變帶來不確定性的人,首先,必須建立一個指引方向的願景。
事實證明,比起一個基於技術及競爭的變化而建立的方向,還不如根據顧客行為和需求所定出來的方向更有價值。一個經的起時間考驗的願景,必須以顧客為中心。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產業的領導者」,倒不如多想想如何為目前或未來的顧客創造更多價值。
若不這麼做,可能在你追著競爭對手、顧客和過去的需求跑時,整個產業已不知不覺發生了變化:譬如以支付為例,Adyen 的全球統一支付平台,方便商家將生意拓展到世界各地;或者在房屋銷售方面,Opendoor 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便能輕鬆地在 10 天內把房子賣出去。你會發現真正能夠提升員工動力、讓他們創新效率翻倍的,是為了要創造顧客價值,而非要創造利潤。
先前提到許多企業與組織擅長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透過規模化、持續優化、運作既有商業模式組合(business model portfolio)來避免競爭及破壞。當長久以來成功的商業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再適用,最具覺察能力的企業都能偵查,進而採取行動迅速割捨。
儘管管理單一產品服務組合的做法已經行之有年,但要能從生意全盤的角度去管理統籌管理不同的產品服務組合卻不容易,因為當所有的內容都被埋進一份份複雜、詳細的報告書或簡報,不但難以讓人綜觀全局,還會因為資訊不同步而無法聚焦、做正確的決策。
而當你需要管理的是成熟度不同的創新組合就更加複雜難搞了!無論是要為公司尋找創造新價值的方式,或是讓探索階段的團隊與個人能徹底的從反饋中學習,都是艱鉅的挑戰。畢竟現在管理的並非單一專案,而是落在不同成熟階段的創新專案,而每個專案都面對特定的客戶(客群)有著各自的目標,你該如何應付?
探索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有共識的願景,還有一個流程可以協助你釐清商業模式在創新階段的成熟度,共分為四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探索與學習重點及發展目標,可以據此決定每階段的投資重點衡量產出,進而降低風險,不用再掙扎於在概念前期被迫於模糊中做重大投資評估於決策的不安感。
設計思考流程的文章有很多,譬如要擁抱不確定性、要有同理心、要以顧客為中心探索有價值的解決方案,而且這是一個充滿實驗、驗證的往復過程。即便有這些知識作為基礎,實際在設計新商業模式和價值主張的過程中,不同的創新階段還是有很多模糊的地方:你如何確定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真的能為顧客解決問題,同時又證明具有足夠的潛力讓公司有興趣投入?到底該添加更多功能、簡化價值主張,還是追求更快速的成長?何時該邁向規模化?什麼時候可以停止探索、啟動執行階段?
每個處於探索模式中的計畫,都需要經歷四階段的成熟度評估,每個階段都有各自任務、具備的相關能力及進度評估指標。這四個階段可以用於單一計畫中,也適用於多創新組合計畫的管理與執行。
第一階段 – 探索(Explore):你想解決的是有價值的問題嗎?是的話,就可以進入下個階段。
第二階段 – 建立(Build):在這個階段,你會與市場上一小群顧客測試各種可能性,也會找到一群認同你所想創造的價值,能幫你進入市場的「早期用戶(launching customer)」。
當你能夠精準地找到早期用戶,才算進入第三階段 – 成長(Grow)。這時你需要嘗試各種不同的通路和建立顧客關係的方法,以擴大基本客群,穩定組織發展。
一旦證明能吸引足夠的付費客群,就可以進入第四個階段 – 優化(Optimize)。最後這個階段,必須確認所有活動、資源、合作夥伴、評估和管理系統都已經到位,此經過驗證的新商業模式就能從搜尋模式邁入執行模式。
創新團隊必須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正確的任務中,所以了解專案目前所在的階段就很重要。但現實中,團隊常跳過一些重要的步驟,例如:在不清楚目標客群時就急著進入建立(Build)階段;或解決方案還沒被驗證過就想要跳到成長(Grow)階段。這麼做不但浪費時間、金錢、精力,也阻礙了組織前進的腳步。千萬別讓創新變成一件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這會讓你陷入難以挽回的惡性循環之中。
企業組織過去擅長運用執行的機制、流程來運作、擴展既有的商業模式組合,該是時候培養探索發展新商業模式所需的能力與作法了!創新是一個維新運動,不該被視為一個單一專案,要落實創新需要有一個清晰且由價值驅動的願景,以及系統化的創新流程。在探索的過程中,可以區分為四階段:「探索」、「建立」、「成長」、「優化」來管理一個或多個在不同成熟階段的創新計畫。這是管理者在設計未來的組織時應該思考的事。
還有哪些你正在面對的挑戰是我們還沒寫到的嗎?在下篇文章中,我們會詳細說明探索的四個發展階段,並分享能立即上手的視覺化策略工具,協助你有效管理多個在不同成熟階段的創新計畫。